央广网2023-04-15 15:10:26
央广网厦门4月15日消息(记者龚雯)4月13日至15日在厦门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暨两岸乡村振兴与“三茶”成果展于今日落幕。该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两岸渔业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分论坛上,来自两岸的20多位专家学者共话实现共同富裕前景、构建两岸渔业产业交流合作机制,以期深化两岸渔业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
与会学者同时认为,两岸渔业在发展规律上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共性,也有互补性,值得交流探讨。中国水产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子飞等学者还表示,中国渔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推广渔业技术,寻求创新发展。
两岸渔业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分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资料图)
“两岸农业交流在学术界非常热络,两岸农业产业交流基础深厚。”来自台湾的学者焦钧坦言,在疫情后加紧恢复经济的时期,大家坐下来研讨两岸农业共同面临的课题,促进两岸农渔业融合发展,是很好的契机。
焦钧多年来聚焦农业议题,他从两岸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农业交流的历史背景,探究两岸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参考路径。“ 农民财富的基础大部分来自农产品销售。”出于对大陆市场的认可,他坦言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文化和饮食习惯都非常接近,是两岸农业经济交流的基础和优势。
“要让台湾农民、农业生产者清楚大陆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将生产思维转变为市场思维,而在此过程中,实现两岸农业信息高效互通、共享十分重要。”焦钧如是说。他还建议优化两岸农产品贸易检验流程。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段兆麟分享了台湾食农教育法的特色与启示。他认为,其利用在地食材设计招牌,引领健康饮食,办理食农教育课程活动等方面,可以给大陆农食教育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发 张晋荣 摄)
随着渔业产业融合水平显著提高,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如对当下的中国渔业发展需要提升精确化、智能化、生态化、绿色化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表示认可,“治理水平高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淡水渔业方面,陈洁如是阐释实现共同富裕前景下其发展的重要性,“淡水渔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政治、文化等多种功能,淡水养殖业对保障国民食物营养水平有重要作用,大宗淡水鱼产业在肉类生产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
陈洁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大陆渔业践行大食物观还有差距,渔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注意科技创新竞争力,以及如何实现多重价值和渔文化保护传承的问题。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认为,消费需求是渔业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中国水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进口增加,需求增长空间还很大。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卢昆接着预测了大陆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他表示,面对水产品加工成本高、加工水平不高、缺乏龙头企业等原因形成的贸易壁垒,“未来应做好水产品品质检防疫工作,提升冷链物流运营体系的安检水平,进一步健全贸易摩擦的应对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键词: